對不起了,我的各類鞋子都是老婆、兒子們給置辦的,我從不知道什么牌子不牌子。鞋子好不好,自己的腳最清楚。問別人,可能與你的體會聯系不上。
首選
阿迪達斯ultra boost3.0
2015年春天最熱門的跑鞋產品無疑非adidas推出的年度旗艦Ultra Boost莫屬了,無論從外形設計還是革命性的鞋底改造,Ultra Boost都重新定義了人們心中原來對于跑鞋的理解。那這雙橫空出世的“史上最強”在落地實測中的表現究竟是否有如我們期待中的那樣呢?
外觀設計(4.5)
Boost材料的結構決定了它也許注定只能擁有白色這一種顏色,這也許會讓人們覺得有些乏味。而Boost上那些錯落的顆粒,瞬間就讓人想到了一塊墊在腳底的泡沫塑料。配色的局限性讓Ultra Boost在整體的外觀搭配上有些捉襟見肘,雖然adidas在Ultra發布后又追加了不少全新的配色組合,但相比如今靚麗紛呈的跑鞋,Ultra Boost確實有些過分的素雅了。
舒適度(5.0)
鞋面和鞋底是兩個影響跑鞋舒適度的關鍵因素,作為“史上最強”跑鞋的Ultra Boost至少在這兩方面的表現配得上最強的稱號。
很多人都說adidas的Primeknit是抄襲了Nike的Flyknit,其實
Ultra Boost的鞋底舒適性可以說是這雙跑鞋最大的亮點,全Boost材質打造的中底帶來的那種柔軟飄逸的感覺讓人陶醉。無論是走路還慢跑,Boost都會給你恰如其分的彈力,雙腳所承受的壓力被大大的緩解。
支撐性(4.0)
Ultra Boost大膽地使用了全Boost材料作為中底,自然是對全新配方的Boost科技信心滿滿。過去的adidas Boost跑鞋之所以使用EVA與Boost混合的中底,正是因為Boost過于出色的回彈力往往會帶來不穩定的反作用力。而Ultra Boost的中底密度更大,TPU小顆粒更多,形象的說就是顆粒直接的縫隙更小,而利用這些顆粒直接的相互作用來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支撐效果。
為了鞏固這一穩定支撐的效果,adidas還特意將招牌的防扭轉系統 Torsion System徹底嵌入到了中底之中,并從前掌一直延伸到了后跟處。
在不同距離的測試中,Ultra Boost鞋底支撐性的表現迥異。在20KM內的中短距離慢跑中,Ultra Boost能夠提供一個較為適中的支撐性反饋;但在30KM以后這樣的長距離路跑測試中,Boost偏軟的特性依舊沒有在Ultra Boost上得到改進,腳感無力缺乏靈動而敏感的回饋讓長距離的慢跑變的略顯乏力,除此以外在足弓處沒有硬性支撐的缺點也會在長距離中被無限放大。
減震性(5.0)
Ultra Boost之所以稱為史上最強并不是因為它能讓人跑的更快,而在于它讓更多的人能跑起來。面對這些更多沒有什么跑步基礎的初跑者來說,減震性是他們衡量一雙跑鞋好壞的決定性因素,adidas顯然深諳此道。
鞋底前后10mm的高度差讓Ultra Boost能夠更好地體現出它的減震性能,兩頭上翹的弧形鞋底結構可以讓奔跑中的腳步更加順暢,無論是后跟著地還是中前掌著地都能夠被碩大的Boost中底完美地包裹,尤其是后掌部分馬蹄形的設計使得后跟受到的沖擊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散。
而3000多顆彈力十足的TPU發泡顆粒此時體現出的將是前所未有的強大能量,每一步帶來的沖擊都會被這些看上去平淡無奇的小東西化成你腳下的片片浮云,煙消云散。
耐用性(3.5)
早在Ultra Boost開箱的時候我們就曾經對它的大底設計提出出過強烈的質疑:摒棄了傳統adidas硬質橡膠大底的設計而采用了彈力與張力更好,但硬度不夠的Strech Web網眼橡膠大底會是一個好的選擇么?
測試前
測試后
實際測試似乎佐證了我們的質疑,100公里左右的測試后,Ultra Boost前掌大底上的凸起的橡膠顆粒幾乎就已經被損耗殆盡,看來“史上最強”的效果是需要限量使用的哦!
細節(4.5)
兩年多的精心研發讓Ultra Boost成為一雙革命性設計的跑鞋,例如鞋舌鞋身一體化的設計,精簡的鞋面都在細節中展現出了這雙跑鞋非同尋常的特點。
但同樣我們也發現了一些Ultra Boost在細節上的硬傷或者是值得改進的地方,例如白色的Boost中底很容易便會染上其他的污垢,鞋帶設計過長收納困難······
炫酷穿耐克
跑步穿亞瑟士,說跑起來腳舒服
穿爛了都舍不得丟,老校區土操場
忍到雙十一才買新的,還是亞瑟士[呲牙]